
當前位置:首頁 > 開發區概況
風陵渡經濟開發區簡介
風陵渡經濟開發區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批準設立的省級開發區,2006年3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規劃面積21.6平方公里。按照山西省改革創新發展“整合、改制、擴區、調規”八字方針,風陵渡開發區于2022年7月完成了擴區工作,擴區后的開發區包括“一區兩園”,即風陵渡工業園和芮城工業園,規劃面積15.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約8.5平方公里,已建成黃河南北路、風后東西街、西南外環路、振興街等21條城市主次道路,全長32.91公里。區內道路綠化面積19.9萬平方米,鋪設雨水管網36.37公里;鋪設污水管網39.95公里;鋪設一企一管污水管網12公里;熱力供應、高速寬帶、電視網絡覆蓋全區,初步具備了接納大中型項目入區的基本條件。
截止2023年底,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共有入區企業450余家,其中工業企業61家,四上企業65家(規模以上工業28家;規模以上服務業9家;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1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10家;有資質的建筑業7家;房地產開發經營業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亞寶),省級技術中心2個(嘉生、千岫),市級技術中心4個(義諾、證道、紫羅蘭、銀瑩化工)。初步形成了現代醫藥及醫藥包裝、新材料、商貿物流三大主導產業。根據省市縣關于推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的要求,風陵渡開發區利用現有文旅資源,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打造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2023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23年全區整體經濟運行良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21.32 億元,同比增長 12.2%;財政總收入完成 2.7 億元,同比增長89.7%;稅收收入完成 2.56 億元,同比增長 98.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 1.12 億元,同比增長 4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16.44 億元,同比增長 15.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 57.54 億元,同比增長 2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 15.25 億元,同比增長 24.5%;工業投資完成 13.47 億元,同比增長 20.9%;轉型項目完成投資 12.25億元,轉型項目當年完成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 90.9%;高新技術企業 13 家,同比增長 30%;“四上”企業 65 家,同比增長 32.7%;產出強度完成 186.24 萬元/畝。
二、產業定位
按照“一主兩副、產業融合、同類整合”的要求,風陵渡開發區重點發展以“現代醫藥、新材料、商貿物流”三大產業為主導,兼顧裝備制造、數字經濟、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的“3+X”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省重要的醫藥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重要的冷鏈倉儲中心和物流集散地。一方面不斷壯大現有的“三大主導產業”,在現代醫藥及醫藥包裝方面,重點招引醫藥制造、醫藥包裝、醫療器械產業、大健康產業項目;在新材料方面,重點招引有機顏料、電子材料、塑料制品制造下游產業鏈項目;在商貿物流方面,大力發展以西北塑料產業園、醫藥流通、智能物流為核心的商貿物流項目。另一方面做好“X”產業的培育,在裝備制造業方面,重點招引以汽車裝備制造的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在數字經濟產業方面,借助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依托互聯網、工業云、智能制造,培育數字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全域旅游、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投資優勢
(一)政治生態優勢。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2018年以來,風陵渡經濟開發區迎來縣區融合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全方位開展“思想革命、體制革命、產業革命、環境革命、作風革命”五大革命,努力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運城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的大平臺、“一帶一路”物流互動的新驛站、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聚集區和古中國遠祖文化的探源地。2021年1月,市委明確提出將風陵渡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山西南部“窗口型”開發區。2023年,縣委對風陵渡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出的生態保護優先、產業轉型升級、文旅康養突起、對外開放加力、城鄉融合互促的基本思路和“四區共建”的發展定位(建設黃河流域重要節點生態保護示范區、老牌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古中國核心地文旅融合樣板區、中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引領區)。
(二)地理區位優勢。風陵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處中國版圖的中心,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界處,位于中條山、華山之間,華北、西北、中原三大經濟區域的交匯處,中西部的結合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在中部地區崛起和西部大開發中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
(三)交通運輸優勢。風陵渡交通條件十分便捷,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與南北大動脈同蒲鐵路在此對接,連云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與大同——運城——風陵渡高速公路在此交匯。風陵渡黃河高速公路大橋即將開工建設,電氣化鐵路大橋已改造完成通車。毗鄰鄭州——西安高速鐵路和大同——西安客運專線。距西安120公里,距西安咸陽機場150公里,距運城關公機場90公里。
(四)政策集聚優勢。風陵渡經濟開發區集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試驗區、中原經濟區等國家級政策優勢于一身,在體制機制、項目布局、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方面可以得到國家更多的政策支持。
(五)資源要素優勢。風陵渡經濟開發區黃河環抱,黃河、渭河、洛河三大水系在此交匯,是北方極富水區,東西兩座供水公司日供水能力2萬噸。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1萬噸,工業污水廠日處理能力5000噸。風陵渡經濟開發區電力網絡構架合理,供電可靠,完全可以保證入區企業用電需求,建設110KV變電站一座可為入區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建設、生產用電。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者素質較高,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極具吸引力,勞動力成本相當于沿海發達地區的1/3到1/2。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地處黃河內拐彎處,土地平坦開闊,是山西省最具空間潛力的開發區,是客商投資的寶地。
(六)服務環境優勢。實施“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切實營造“六最”營商環境、提高土地供應效率、減輕企業負擔。承接省級行政管理事項11項,市級行政管理事項615項,縣級行政管理事項599項,基本實現“辦事不出區”。2020年,在第33屆山西十大經濟新聞暨高質量發展典范評選中,風陵渡開發區榮獲“六最”營商環境創優案例榮譽稱號
下一步,風陵渡開發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貫徹省市縣關于開發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目標要求,聚焦“六新”突破,樹牢“項目為王”理念,以項目支持發展、推動轉型,奮力建設山西南部“窗口型”開發區。